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经合组织: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创新推进委员会官方网站 www.capsc.org.cn  发布时间:2018-09-19
【字体: 打印本页
       丹麦科学技术与创新机构(DASTI[M1] )于2016年2月发起了“2025研究计划”。在此背景下,DASTI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技与创新理事会编写《未来研究趋势展望》,为制定丹麦未来创新政策框架提供背景材料。该报告总结了未来社会、技术和研究系统三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未来各领域的发展态势,以帮助决策者、投资者和研究者等利益相关者拓宽视野,更好地把握未来世界的发展走向,本文主要对该报告做简要概述。
       一、未来10—20年对社会经济有显著影响的五大趋势
       1.人口增长、国际移民和人口老龄化
       21世纪,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增长主要在非洲,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将越来越严重。至今,全球60%的人口在亚洲(44亿),16%在非洲(12亿),10%在欧洲(7.38亿)。到2050年,亚洲人口将降至54%(53亿),非洲的人口将增加至26%(25亿),欧洲的人口将下降到7%(7.07亿) (见图 1)。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10%。随着劳动力的减少,许多国家将面临维持生活水平带来的巨大考验。另外,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延长工龄,自动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劳动适龄人口将减少。21世纪,世界人口将持续聚向城市,其中90%的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城市化进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比如公共交通、住房、电力、水和卫生设施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群涌入城市,贫民窟也逐渐形成,这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数据来源:联合国,2015a(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北美、大洋洲)世界主要地区人口比例(2015、2030、2050、2100年)
       2.水、能源、食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许多地区将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许多贫穷地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能源消耗量将急剧增长,进而导致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水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实现既定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这意味着到21世纪中叶必须完成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转变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应用功不可没。
       3.地缘经济和地理政治格局的变化
       全球经济重心将继续向东、向南转移。全球化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实力对比关系发生变化,出现强与弱的实力转换,这些变化又通过货物、服务、投资和人员流动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实现。全球化进程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动荡、冲突或者贸易壁垒等。
       4.数字化对经济发展和工作方式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在接下来的15年间,公司将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产品设计、制造和配送过程更加整合有效。数字化进程将极大促进创业,个人、公司和企业等在新兴市场中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与此同时,CPU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实现等会继续影响劳动力市场,或许在未来20年间,有一半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所取代。
       5.财富、健康、教育及家庭
       穷富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将继续缩小。但在发展中国家内部,随着中产阶级购买力的增长,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却在扩大,预计未来约2/3的中产阶级将来自亚洲。发达国家中的不平等现象也日渐凸显,贫富差距已经达到数十年来的最大值。健康方面,发展中国家可能还会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望缓解这一现象。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出现,非传染性或者神经方面的疾病有可能增加。教育方面,接受教育或学习技能将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各阶段教育中女生录取量将持续增加,这将对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大学教育将持续国际化,各阶层教育也将向数字化改变。家庭方面, OECD成员国的家庭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单身人士和丁克家庭将越来越多。
       二、未来的十项新兴技术
       1.物联网
       物联网发展迅猛,正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万物互联时代,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医疗、网络和制造业等领域的影响最为深远。但是,物联网的持续有效发展还有赖于固定和移动宽带的高覆盖面、数据分析技术的提高以及相关费用的降低。其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两大关键领域。然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信任问题,物联网将在安全和隐私方面面临极大挑战。
       2.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帮助政府和企业等进行智慧决策,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加速企业创新,还可以开放公共数据,打造透明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在研究领域,该项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复制率、降低数据的转换和再利用成本,从而使研究系统更有效、多产。医疗系统也将发生巨变,从被动治疗疾病到主动预防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从长远来看,大数据技术的崛起需要更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有弊端,比如会扩大社会不平等,存在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等。
       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机器人领域。未来,人们可以不用改编程序就使机器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机器人还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另外,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都将会受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影响。随着二者的普及和应用,制造业、教育、医疗、法律、金融、服务等领域也将发生深刻变革。在未来,许多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随之而来的将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公共预算、政府税收及其他收入将大大缩水,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言将是极大的挑战。
       4.神经技术
       神经技术的发展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这方面的实际应用还比较少,但有望在未来十年间有所突破。神经技术有诸多优势,如能有效治疗帕金森和抑郁症等神经类疾病,改善神经技能,提高人类智能等,该项技术将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除此之外,神经技术也将有望在娱乐、金融、教育、家庭自动化、游戏等领域发挥作用。各领域正逐渐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神经技术创新活动日渐繁荣。但该技术也有风险,存在道德问题。
       5.微纳卫星
       微型卫星和纳米卫星逐渐得到决策者的青睐。首先,卫星大小与其制造成本成正比。其次,卫星虽“微”,却可解决环境或气候之类的“大”问题。微纳卫星将在地球观测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制造商业契机,推进知识发展。同时,微纳卫星行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卫星大小与其功能性呈反比。卫星越小,功能性越差,寿命越短。其次,使用该类卫星会存在一定的商业风险。最后,该类卫星所产生的残骸等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一定威胁。
       6.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因其特殊性能可以在医疗或能源技术等领域得到应用。纳米材料的工业研究主要由跨国公司主导,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也开始关注纳米材料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但是,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人类或环境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纳米材料的使用。
       7.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业(通常称为3D打印技术)包含多种产品制造技术,通常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分层添加材料。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方式,给现有行业带来了深刻变化,打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具体而言,该项技术能大大提高生产过程效能,促进机械工业、汽车或航空等领域的金属处理过程,缓解传统制造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产品设计、制造和配送过程。但是,3D打印技术所能处理的材料有限,增材制造技术也有可能被滥用,这些都有可能阻碍该项技术的进一步传播。
       8.先进能源储存技术
       能源存储技术是一种处理能源吸收、存储和释放的系统。该项技术的突破可以优化能源系统,促进新型能源资源的整合。该技术对解决能源供需矛盾至关重要,同时也具备巨大的经济潜力,会对市场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电子移动性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环境方面,该项技术有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9.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指新型生物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以及自然生物系统的再设计。它是生物技术中一项崭新的研究领域,强调基因工程的标准化、模型化和互用性。该学科将有望在医疗、农业、工业和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学强调创新,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创造商业契机、提高效率。目前,该领域主要存在两大研究趋势——基因编辑和DIY生物学或者生物黑客。但是,该学科的发展也会受到道德、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约束。
       10.数据区块环链技术
       块环链是一种通过电脑网络传输价值的数据库。该项技术可以在没有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产生可信交易,因此将来会对金融等多类市场产生影响。但是,该技术的推广还有待相关技术的突破。另外,该项技术无法改变网络虚拟交易这一事实,可能会产生洗黑钱或非法物资转运等非法活动。
       三、研究系统发展趋势
       未来的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在内部动态变化和外部大趋势的相互作用下,国际和国内研究系统都在不断变化。首先,人口、环境、资源、医疗等领域都亟需技术突破,相应地,各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要紧跟上。其次,亟需新型的研究方式,比如科学研究结果的公开化可以减少复制,降低数据管理成本,这对低收入国家或者公共所关心议题的研究而言都颇有意义;研究和行业需要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积极参与到研究机构的管理中,创业型科学日渐繁荣,公民型科学和跨学科研究也逐渐兴旺起来。再次,技术变革正深刻地改变着研究系统,包括研究主题、方法和实践等。新的研究领域相继出现,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研究评估系统需要与时俱进,国际化视野在未来研究中将必不可少。
来源:中国科技技术协会。侵删
 
 
 
 
 

第三届活动日 

第四届活动日 

2013创新年会 

第五届活动日 

2008创新年会

2009创新年会

第五届活动日 

第二届活动日 

2010年年会 

2009年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