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为创新搭建实践舞台
创新推进委员会官方网站 www.capsc.org.cn  发布时间:2018-09-19
【字体: 打印本页
哈工大(深圳)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成员在研发机器人项目。
哈工大(深圳)学生在探讨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依托大学科研“软实力”和深圳产业发展“硬实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从创意到创新创业的全流程服务,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创新实践的舞台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依托大学科研“软实力”和深圳产业发展“硬实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规划学科专业,大力培植创新人才的成长沃土,力争打造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的创新载体。
       培育人才沃土
       哈工大(深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起拥有人才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工程转化优势的服务平台
       “创新的源泉在人才,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摇篮和平台之一就是高校。”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学校提供持续创新的平台,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也体现在打通从学习到创新、从科技到应用、从创意到产品的实践通道上。
       今年5月份,哈工大(深圳)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ICRA 2018 DJI RoboMaster人工智能挑战赛”中获得亚军。该赛事是面向全球优秀青年工程师搭建的机器人创新竞技平台,同台竞技的22支队伍中包括美国罗斯霍曼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所。
       哈工大(深圳)2017级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青年创客俱乐部主席、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王道川认为,机器人创新团队之所以能够获奖,得益于参赛团队内部协同创新、导师予以科学指导、学校提供平台支持,也源于深圳这座城市独有的产业优势。
       王道川告诉记者,根据大家的专业方向,团队内部明确分工,不断迭代参赛机器人,做到优中选优。“学校‘青年创客空间’提供的3D打印机、微机电加工套件等仪器设备使我们的想法得以快速实现。”
       “如果不是在深圳备战,这次比赛不一定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成员、2017级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舜垚表示,出发参赛前半个月,他们发现机器人底盘需要大幅度改动,必须短时间内小批量定制一组零件,时间紧迫。
       “庆幸的是深圳机器人产业发达,一天之内可以找到全国领先的设备和零配件供应商,一两天就能完成零部件更迭,这在其他城市一般要7天才能完成。”王舜垚说。
       “机器人大赛能获奖是青年人才、高校平台和城市创新优势三者合力的结果,这正是哈工大(深圳)在未来不断实现创新突破的力量源泉。”吴德林表示,学校注重培养有闯劲干劲的青年,乐于为他们提供学以致用、创新实践的舞台。
       “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学校先后搭建起拥有人才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工程转化优势的服务平台。”哈工大(深圳)团委书记于伟告诉记者,2014年学校成立了“青年创客空间”,聚焦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016年3月份,“青年创客空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部众创空间”称号,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成为深圳首家获此资质认证的高校。
       于伟介绍,“青年创客空间”日常开展青年创新科技大赛、青年创意实践工作坊、青年创业苗圃项目推介、青年创投大讲堂、青年创客实验室培训认证等“双创”活动,为学生提供从创意到创新、创业的全流程服务。学校还与一些知名企业、孵化器建立合作关系,对优秀创新项目提供产品工程转化和投融资孵化服务。
       2015年至今,该校学生已累计获批深圳市创客专项资金个人创客项目56项,每个项目获批创客经费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获批资金近千万元,获批比例及金额居深圳高校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历届校友已创办超过近百家企业,90%是高新科技型企业。
       打造创新载体
       哈工大(深圳)在科技创新上做到依托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力争在技术上的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实现突破
       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其核心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高精尖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哈工大的到来恰逢其时。吴德林表示,哈工大(深圳)是创新强市与创新强校合作的创新型大学,既有长期科研的历史积淀,又有最具市场活力的产业优势,希望在科技创新上做到依托市场需求有的放矢,最终在技术上的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实现突破。
       哈工大(深圳)的科研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了哈工大的品牌优势、办学资源优势和深圳的区位优势、创新优势,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4.5亿元,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获得授权专利500余项。
       吴德林表示,高校的基础研究必须要立足实际,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哈工大(深圳)与微软、腾讯、施耐德、中兴等知名公司共建近3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授牌华为、大族激光、美的、西门子等近60家企业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截至目前,哈工大(深圳)与800余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为企业解决1400余个技术难题,项目经费超过3亿元。
       哈工大(深圳)的科研创新步伐不断提速。吴德林告诉记者,目前哈工大(深圳)正加速建设重点实验室集群,包括5个“一室两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院士平台;作为广东省启动建设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以哈工大(深圳)为主要依托单位,由深圳市政府投入约135亿元建设;国际太空学院、国际设计学院、深圳全球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合研究院、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市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也正在组建,学校创新载体建设驶入“快车道”。
 来源:经济日报,侵删
 
 
 

第三届活动日 

第四届活动日 

2013创新年会 

第五届活动日 

2008创新年会

2009创新年会

第五届活动日 

第二届活动日 

2010年年会 

2009年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