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创新5G应用 加速向信息服务商转型
创新推进委员会官方网站 www.capsc.org.cn 发布时间:2021-07-10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5G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点领域,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结合,正在引发系统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2020年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新基建主力军优势,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中国移动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移动也以5G为契机,加速自身由通信服务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战略布局5G
相比于4G,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广连接的特性,为通信技术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中国移动也将5G作为了自己发展的新契机。
2019年3月4日,杨杰履新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在几周后的3月21日举行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杨杰提出“5G+”计划。他表示,下一步,中国移动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推动转型发展,围绕“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坚持公众客户市场与政企行业垂直领域并重,实施“5G+”计划。
2019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发放,几周后的6月25日,中国移动在上海正式发布“5G+”计划,加快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根据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的表述,中国移动的“5G+”计划主要从四个方向发力。
首先是推进5G+4G,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5G精品网络。其次是推进5G+AICDE,打造以5G为中心的泛在智能基础设施。杨杰表示,融合是关键,5G作为接入方式,只有和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云计算(CloudComputing)、大数据(BigData)、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系统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成为推动各类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第三是推进5G+生态(Ecology),打造资源共享、生态共生、互利共赢、融通发展的5G新生态。杨杰表示,合作是潮流,5G发展不是电信运营企业一家唱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中国移动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则,建立健全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携手打造5G新生态。”
最后是5G+X,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杨杰表示,应用是根本,中国移动通过前述的三个“5G+”来实现“5G+X”,加速推动5G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应用,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
关于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推动作用,中国移动也有深入的思考,将其概括为“五纵三横”的特征趋势。
所谓 “五纵”,就是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数字化,这五个典型场景代表了新基建、新业态、新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横”则是线上化、智能化、云化,这三大共性需求将拉动连接规模高速增长、海量数据释放价值和信息应用“全面上云”,带动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因此,5G不是简单的4G+1G,而是更具革命性,呈现更高价值,能够充分释放数字化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说。
应用创新多点开花
在上述战略指导下,2020年,中国移动深入实施“5G+”计划,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开通5G基站超39万个,为全国所有地级市和部分重点县城提供5G服务。同时,中国移动聚焦15个重点行业领域,推动5G智慧电网、医疗、交通、矿山等百个集团级龙头示范项目和千个省级示范项目落地,推动信息通信服务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5G商用牌照发放近2年来,中国移动的5G创新应用已呈现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态势。
工业领域,四川移动、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与东方电气合作,开展5G技术与能源装备制造的融合创新。在四川德阳,记者在东方电气所属东方电机的工厂看到,通过5G工业专网的吊车调度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调度室大屏实时监控吊车工作状态,包括吊车任务、工单完成数量等,实现了调度的优化和吊车使用效率的提升。在广东佛山,中国移动与联塑集团合作,打造了5G+智能制造的应用案例。记者在联塑集团工厂内看到,10个5G物流机器人与自动工序配合,使整体配送效率提升了23%。基于5G的AR智能巡检,则解决了易错易漏问题,准确率提升30%以上。
农业领域,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打造了重庆首个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记者在该示范基地看到,通过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中移凌云”无人机平台,农户可对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远程、精准的自动化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人力劳动强度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智慧农业园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农户则可以实时监测园区内不同产业区土壤、环境、病虫害等田间信息,实现了农作物生长的动态评估。
交通领域,在江苏苏州高铁新城,中国移动与无人驾驶公司轻舟智能联合部署了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5G无人公交,联通了地铁站、购物中心、办公区、学校等场所,乘客通过扫码预约即可乘坐。记者在高铁新城看到,除了无人公交车,中国移动还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了其他的创新项目,如基于5G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环卫车、无人送餐车等均在测试中。不同类型的无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自动行驶、转弯和避让,呈现出一幅未来世界的景象。
商贸领域,中国移动与广州正佳广场合作,开展了多项创新应用。记者在广州正佳广场看到,5G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客户进行广场内导航,5G消息触达服务可以让客户进行餐饮、娱乐的预订和支付,为客户带来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新的营销手段。
文旅领域,重庆移动与重庆市合作,打造了以智能化为主题的公园——重庆礼嘉智慧公园。记者在公园内看到,有一条“智慧凉道”,两侧设有智慧喷雾降温系统,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且有行人走近,就会自动喷雾降温。公园的5G智慧馆,则提供了丰富的5G+VR体验,如5G自行车竞速、VR足球对抗赛、VR虚拟驾驶等。
政务领域,深圳坪山区联合广东移动开展5G应用创新,在2020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并开通了全国第一张5G政务专网。坪山区5G政务专网弥补了传统政府无线办公网络的种种短板,让政务网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经济和便捷。
中国移动类似的5G创新应用还有很多。作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的电信运营企业,中国移动通过5G创新应用助力产业升级,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精彩和优质的服务,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贡献了力量。
完善创新体系
应用创新的多点开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移动在完善创新体系方面的努力。
近年来,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把握“新基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推进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融合,牵头并参与了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5G安全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开展研究,形成了以“云网融合”为基础的“1+1+N”的数字化创新产品体系,拥有190多项各类专利。除了成都的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还有面向工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的上海产业研究院,以移动互联网为方向的杭州产业研究院,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方向的苏州产业研究院,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的雄安产业研究院,共同构成了中国移动覆盖各区域和不同产业的创新体系。在发挥既有的产业研究院作用的同时,中国移动还成立了一批新的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创新体系。比如,中国移动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院和联合创新中心,与博世等业界领先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此外,2020年以来,中国移动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先后成立了三家创新研究院,旨在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成果转化为牵引,促进上下游企业系统发展和开放共享。这三家创新研究院定位各有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侧重5G网络技术应用研发,江苏创新研究院侧重区块链、无线通信产品及应用研发,浙江创新研究院则致力于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一系列举措之下,中国移动的创新思路更加清晰。2021年3月19日,中国移动发布“联创+”行动计划。依托“联创+”体系,中国移动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展更灵活、更高效、更高质量的研发合作,共建研发生态体系,实现产学研用科技创新能力新突破。
向信息服务商转型
在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的同时,中国移动以5G为契机,加快了由通信服务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
中国移动在2019年11月发布的《构建高质量发展“力量大厦”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报告中,明确了“三个转变”,即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空间更广阔的信息服务拓展延伸;业务市场从聚焦移动市场向个人、家庭、政企、新兴“四轮”市场全向发力;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进入5G时代以来,中国移动开展的一系列5G创新应用,恰是“三个转变”的具体实践和落地。中国移动转型的成效,也在2020年的业绩中得到了体现。
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业绩公告。2020年,中国移动全年营运收入为人民币768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10亿元,同比增长22.4%,非传统通信业务的新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CHBN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增添强劲动力。
2020年,中国移动政企客户数达到1384万家,净增356万家。面向政企市场,中国移动提出了BAF商业模式,即基础网络(Basic)、增值功能(Advanced)、个性化服务(Flexible),成功实现了5G专网的产品化,共落地了470个专网项目。
杨杰表示,面向新发展阶段,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深化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发展战略内涵,以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5G+”计划,加快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推动信息服务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战略布局5G
相比于4G,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广连接的特性,为通信技术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中国移动也将5G作为了自己发展的新契机。
2019年3月4日,杨杰履新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在几周后的3月21日举行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杨杰提出“5G+”计划。他表示,下一步,中国移动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推动转型发展,围绕“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坚持公众客户市场与政企行业垂直领域并重,实施“5G+”计划。
2019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发放,几周后的6月25日,中国移动在上海正式发布“5G+”计划,加快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根据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的表述,中国移动的“5G+”计划主要从四个方向发力。
首先是推进5G+4G,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5G精品网络。其次是推进5G+AICDE,打造以5G为中心的泛在智能基础设施。杨杰表示,融合是关键,5G作为接入方式,只有和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云计算(CloudComputing)、大数据(BigData)、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系统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成为推动各类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第三是推进5G+生态(Ecology),打造资源共享、生态共生、互利共赢、融通发展的5G新生态。杨杰表示,合作是潮流,5G发展不是电信运营企业一家唱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中国移动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则,建立健全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携手打造5G新生态。”
最后是5G+X,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杨杰表示,应用是根本,中国移动通过前述的三个“5G+”来实现“5G+X”,加速推动5G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应用,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
关于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推动作用,中国移动也有深入的思考,将其概括为“五纵三横”的特征趋势。
所谓 “五纵”,就是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数字化,这五个典型场景代表了新基建、新业态、新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横”则是线上化、智能化、云化,这三大共性需求将拉动连接规模高速增长、海量数据释放价值和信息应用“全面上云”,带动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因此,5G不是简单的4G+1G,而是更具革命性,呈现更高价值,能够充分释放数字化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说。
应用创新多点开花
在上述战略指导下,2020年,中国移动深入实施“5G+”计划,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开通5G基站超39万个,为全国所有地级市和部分重点县城提供5G服务。同时,中国移动聚焦15个重点行业领域,推动5G智慧电网、医疗、交通、矿山等百个集团级龙头示范项目和千个省级示范项目落地,推动信息通信服务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5G商用牌照发放近2年来,中国移动的5G创新应用已呈现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态势。
工业领域,四川移动、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与东方电气合作,开展5G技术与能源装备制造的融合创新。在四川德阳,记者在东方电气所属东方电机的工厂看到,通过5G工业专网的吊车调度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调度室大屏实时监控吊车工作状态,包括吊车任务、工单完成数量等,实现了调度的优化和吊车使用效率的提升。在广东佛山,中国移动与联塑集团合作,打造了5G+智能制造的应用案例。记者在联塑集团工厂内看到,10个5G物流机器人与自动工序配合,使整体配送效率提升了23%。基于5G的AR智能巡检,则解决了易错易漏问题,准确率提升30%以上。
农业领域,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打造了重庆首个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记者在该示范基地看到,通过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中移凌云”无人机平台,农户可对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远程、精准的自动化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人力劳动强度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智慧农业园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农户则可以实时监测园区内不同产业区土壤、环境、病虫害等田间信息,实现了农作物生长的动态评估。
交通领域,在江苏苏州高铁新城,中国移动与无人驾驶公司轻舟智能联合部署了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5G无人公交,联通了地铁站、购物中心、办公区、学校等场所,乘客通过扫码预约即可乘坐。记者在高铁新城看到,除了无人公交车,中国移动还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了其他的创新项目,如基于5G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环卫车、无人送餐车等均在测试中。不同类型的无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自动行驶、转弯和避让,呈现出一幅未来世界的景象。
商贸领域,中国移动与广州正佳广场合作,开展了多项创新应用。记者在广州正佳广场看到,5G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客户进行广场内导航,5G消息触达服务可以让客户进行餐饮、娱乐的预订和支付,为客户带来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新的营销手段。
文旅领域,重庆移动与重庆市合作,打造了以智能化为主题的公园——重庆礼嘉智慧公园。记者在公园内看到,有一条“智慧凉道”,两侧设有智慧喷雾降温系统,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且有行人走近,就会自动喷雾降温。公园的5G智慧馆,则提供了丰富的5G+VR体验,如5G自行车竞速、VR足球对抗赛、VR虚拟驾驶等。
政务领域,深圳坪山区联合广东移动开展5G应用创新,在2020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并开通了全国第一张5G政务专网。坪山区5G政务专网弥补了传统政府无线办公网络的种种短板,让政务网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经济和便捷。
中国移动类似的5G创新应用还有很多。作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的电信运营企业,中国移动通过5G创新应用助力产业升级,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精彩和优质的服务,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贡献了力量。
完善创新体系
应用创新的多点开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移动在完善创新体系方面的努力。
近年来,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把握“新基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推进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融合,牵头并参与了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5G安全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开展研究,形成了以“云网融合”为基础的“1+1+N”的数字化创新产品体系,拥有190多项各类专利。除了成都的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还有面向工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的上海产业研究院,以移动互联网为方向的杭州产业研究院,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方向的苏州产业研究院,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的雄安产业研究院,共同构成了中国移动覆盖各区域和不同产业的创新体系。在发挥既有的产业研究院作用的同时,中国移动还成立了一批新的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创新体系。比如,中国移动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院和联合创新中心,与博世等业界领先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此外,2020年以来,中国移动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先后成立了三家创新研究院,旨在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成果转化为牵引,促进上下游企业系统发展和开放共享。这三家创新研究院定位各有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侧重5G网络技术应用研发,江苏创新研究院侧重区块链、无线通信产品及应用研发,浙江创新研究院则致力于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一系列举措之下,中国移动的创新思路更加清晰。2021年3月19日,中国移动发布“联创+”行动计划。依托“联创+”体系,中国移动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展更灵活、更高效、更高质量的研发合作,共建研发生态体系,实现产学研用科技创新能力新突破。
向信息服务商转型
在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的同时,中国移动以5G为契机,加快了由通信服务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
中国移动在2019年11月发布的《构建高质量发展“力量大厦”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报告中,明确了“三个转变”,即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空间更广阔的信息服务拓展延伸;业务市场从聚焦移动市场向个人、家庭、政企、新兴“四轮”市场全向发力;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进入5G时代以来,中国移动开展的一系列5G创新应用,恰是“三个转变”的具体实践和落地。中国移动转型的成效,也在2020年的业绩中得到了体现。
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业绩公告。2020年,中国移动全年营运收入为人民币768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10亿元,同比增长22.4%,非传统通信业务的新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CHBN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增添强劲动力。
2020年,中国移动政企客户数达到1384万家,净增356万家。面向政企市场,中国移动提出了BAF商业模式,即基础网络(Basic)、增值功能(Advanced)、个性化服务(Flexible),成功实现了5G专网的产品化,共落地了470个专网项目。
杨杰表示,面向新发展阶段,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深化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发展战略内涵,以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5G+”计划,加快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推动信息服务融入百业、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