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蒋正华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相聚,共同总结我们在企业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成就。首先请允许我对与会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向本届活动的获奖企业和企业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关键之年。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国际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大震荡时期。许多国家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复苏计划,在这些计划当中,最突出的一个字眼,就是创新。去年11月21日在中国企业创新论坛年会上,我应邀发言,题目是创新决定未来,讲到了中国在创新方面的进步。过去的半年,世界发展的形势说明,我国仍处在发展的有利时期,但环境更加复杂,创新的需要更加迫切。我想说:创新决定生存。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未来15年要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初,“企业孵化器”的概念首先在美国提出,到1989年巴塞罗那会议上学者讨论、提出了创新环境空间发展理论的模型,各国无不把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也采取了多项的措施,包括国家中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的政策,制定有关企业创新的具体实施细则,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实施专项创新,加强重大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研发的措施等。实践证明,好的创新环境能够孕育出大量新的思想,不断增进创新的动力,不断形成创新的成果。
当前,企业面临着四大挑战:资源日减、生态濒危、市场分割、竞争加剧。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企业要生存的关键也在创新。最近,大批中小企业已经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一些大企业也开始探索前进的方向。对企业而言,适者生存,适者发展,一大批企业消亡,新生者更有力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相信绝大多数企业能经得起考验,在创新中变得更加健康、强大。今天,各方面交流经验,分析现状,既充分认识我们的成绩,树立壮志,又清醒看到我们的不足,迎头赶上,适应一日千里的世界发展形势,在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具有重要意义。古老的中国在农业革命中成为世界的领先者,却在工业革命、电子革命、信息革命中落后,在现代经济模式中落后。改革开放使我们找到了方向,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站在新科技革命的高度,新发展模式的高度,来认识未来发展,企业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从各个区域产业的定位出发,有效地使企业创新在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益。
我以为,今天创新应注意三点:
1.自主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跨越发展。自主不是independent--独立孤行,而是homebased--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中国发展前景光明,更需要加强全球观念,摆脱狭隘的民族观,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之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2.合作创新,共享成果。企业要善于与大学、研究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发展,共享成果。今日之市场要摆脱零和博弈思维,实现共赢。
3.集成创新,跨越前人。科技发展已到一个新的阶段,不是一个学科发展推动一场革命。从Inter discipline--交叉学科 到 Cross discipline--跨学科 到 Integrated discipline--集成学科 不断前进。科技创新还要与管理创新密切结合,互相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互动将是一场多元、综合的世界性大革命,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我国每年研究成果不少,发明专利总量已接近美国,但发明专利数量多,水平低,关键、核心技术少,研究成果论文多,产品少,向生产力转化难。看到问题,更加激励我们共同努力,加快发展。
本届活动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企业创新为主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深远意义的论题,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给企业带来启发,我希望这项活动能够持续办下去,办出特色,多出成果,越办越好!
最后,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对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能为政府及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 王茂林
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三届中国企业创新活动日暨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成立仪式”。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生产力学会对本次活动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地欢迎。2009年、2010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第1届和第2届“中国企业创新活动日”,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及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及与会者层次的不断提高,这一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界与政府高层、行业组织、学术界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和有益渠道,为推动中国企业创新进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关键之年。在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面临的经济转型任务将更加繁重、更加艰巨,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民情都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必须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我国经济能够保持一定增长速度、质量、效益和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创新之路;必须奋起直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走在前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健康轨道。
今天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家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企业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中国生产力学会始终坚持致力于自主创新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创新的目的,不管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体制机制创新,都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深入研究,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中国生产力学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学会成功组织召开了十一届中国企业创新论坛,组建成立了创新中国企业联盟,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的企业家。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生产力学会成立了创新推进委员会,并在今天这样的机会和场面举行成立仪式可喜可贺。成立创新推进委员会,目的就是通过对创新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构建官、产、学、研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平台,为政府及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撑。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四个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国家水平过程中,必须按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要建设创新型社会”要求,必须加大投入,拥有一批自我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才能林立于工业化大国,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奋斗,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最后,向所有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本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对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李毅中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企业家朋友:
很高兴参加第三届中国企业创新活动日暨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成立仪式。本届活动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企业创新”。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将围绕如何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深入研讨。借此机会,向各位简要谈谈我国工业的有关情况。
2010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在500种工业产品中有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还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从研发投入看,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0.69%,而国外跨国公司平均在2%-3%以上。 一些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受制于人。据统计,光纤、集成电路芯片和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的进出率高达100%、85%和70%。二是竞争力不强。2010年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7个,法国有47个,日本有41个,而我国只有18个。三是增加值率低。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26.5%,而同期发达国家为35%—40%。四是能耗物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工业各行业单耗普遍高出20%—30%,如吨钢能耗高15%,水泥综合能耗高25%。这种局面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的使命就是要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完成这一使命,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实现成套设备、重要零部件和元器件的自主化,大力提升生产力要素水平,实现我国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跃升。“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通过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采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这是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的中心任务。
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也很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紧紧抓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关键环节。因为新兴产业的灵魂是新技术,只有技术的创新突破,才能催生、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以及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挥其引领作用,催生新兴产业。二是必须组织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共性技术难度大、投入多、风险高,仅靠单个企业远远不够,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集中攻关。比如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是电池,许多企业都在搞,但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只能达到100Wh/kg左右,成本在3-5元/Wh,容量小、成本高、重量大。一辆乘用车的电池重量就达200公斤,难以产业化、商业化,迫切需要集中全行业的资源和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三是要注重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形成产业规模的过程,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相对来讲,目前我们在产业化这个环节更为薄弱。所以,必需要大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大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能否建成工业强国,能否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一流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企业,靠企业家引领组织探索。这里,我想对各位企业家提几点希望:一是要有创新意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竭源泉。不断创新和采用新成果,保持技术和管理的领先水平,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科技和创新战略,积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这场竞争中,我们的表现如何,直接到企业生存、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企业家,绝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得失,而是要寻求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我们应该有勇气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二是要找准创新的路径。企业家要熟知本企业、本行业的状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阻碍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选准创新的突破口。既要重视原始创新,积极支持或参与,但企业中更多、更实际的是要为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难点、焦点组织攻关。不要轻视企业中各类改造、革新、改革的点滴成效。集成创新正是集少成多、举一反三的过程。组织创新要发扬团队精神,外部产学研用相结合,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员工相结合,这是实践证明的有效方法。三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封闭。当今经济已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创新力量和成果。对照国际同行我们还有不少差距,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快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进而丰富、改进和提升,实现再创新。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方式。
就谈这些,谢谢大家。向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表示热烈祝贺。
河北搏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树海
尊敬的王茂林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会组委会给予博达集团以及我本人的荣誉。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带领博达为了祖国经济的复兴,为了在创新这个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我个人就博达集团对走出去,在墨西哥建立中国城,在中国建立拉美城,是否创新这个概念上,我个人有一些心得,与在座的企业家朋友分享。
崛起的中国。我们这些年轻人,特别是在座的企业家,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经济高速崛起,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拉美国家,他们与中国交往的这种强烈意愿是强烈的。就我本人而言,我仅去过墨西哥四次。在墨西哥建立中国城,我们现在已经取得在墨西哥中国城城市当中的17块地,将近520公顷。我们在墨西哥城建造五大系列。首先是保税区、工业区、仓储区、住宅区跟中华科技园、文化园。墨西哥三大政党,对在墨西哥建造中国城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在中国,在石家庄建立拉美城,占地4800亩,在墨西哥的中国城占地520公顷。搏达用了三年时间,净资产递增了将近60亿美金。在前年墨西哥几任部长来到中国,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与我们中方的领导交接土地文件以及法律文件。鉴于此,我充分感觉到创新,我认为创新不单单是科技,不单单是思想、观念,我认为还有胆量,那就是我们作为祖国的儿子,现在崛起的中国,我们是企业家,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代表祖国走出去,挺起胸膛,用我们的热情,用真正双赢的概念去国外,特别是大型企业,包括国家政党,还有大的家族,甚至我本人而言,我进入墨西哥,首先是接触了墨西哥几大家族,是崛起的中国,为我在墨西哥赢得墨西哥中国城的土地,包括项目的支持,以及在墨西哥中国城的所有的法律上的税收,包括签证,还有一系列的支持。在墨西哥取得的土地证,它是永久的土地证。
我作为中国一名普通的企业家,没有花一分钱,而墨西哥三个政党一致同意把墨西哥最黄金的地皮授予我们。这不是搏达的能力,这是感谢于中国经济的崛起。现代搏达又走入了矿业,在上个月,我们跟墨西哥拉美集团签署了向中国28个月出口进口矿石1750万吨,这仅是我们的开始。下一步搏达将进入石油、木材、铜、铁矿,我在此倡议,有志于走出去的企业家,像搏达一样,我们互相学习,走向世界,走向拉美,把世界各国的能源物资,包括我们祖国好的产品销出去,引进来,为中国走向世界,为世界了解中国做出贡献。
我在此再次感谢诸位领导以及大会组委会给予搏达的支持。谢谢大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创新论坛。我先讲,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会留出时间跟大家做一个互动。
我讲的题目是资本市场企业创新。这两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很关心,企业创新大家也很关心,资本市场大家也很关心,但是把这两个问题联在一起来讲,我想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我会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发展方式转型需要企业创新。第二个问题讲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第三个问题,未来五年中国企业的资本化。
第一个大问题,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企业创新。听起来好象是一个没有任何新意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这两年来,上上下下多非常强调发展方式转变。去年十七届五中全会讲到整个十二五的主线就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什么转变这么重要?我想从过去30多年来我们在发展方式,它的优势和弊端上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大家都知道我们过去30多年,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30多来,年均GDP增速是9.9%。持续30多年这么一个平均高速增长,是超过二战以后任何其他的经济体。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高速的增长?我给大家一点提示,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开放条件下的一个后发工业化的优势。大家具备经济发展与经济调整这方面的人都知道,高速发展阶段一定是伴随着工业化这个阶段。也就是说从原来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这个阶段是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过去30多年,为什么能这么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因为我们把人家很多新发展的工业化国家走过的上百年的这样一个道路,浓缩在30多年。为什么我们能够浓缩30年,别人可能要走100年,甚至200年的道路。大家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搞工业的时候,是搞纺织机,纺织行业发展非常快,由于得益于动力革命,所以它纺织工业发展非常快,用机械化发展纺织工业。
再经过很长时间,然后到电器化,然后到重化工业化,然后到造车、造船,从织布到炼钢炼铁,这个东西是200年,中国在80年代大规模发展纺织工业,90年代大规模发展家电工业,本世纪大规模炼钢、炼铁、造船、造车,我们30年浓缩了人家200年产业机构的演变。它为什么需要200年?因为它自己在探索技术进步,它在18世纪搞纺织工业革命的时候,它根本没有想到钢铁技术、造船技术、造车技术是这样一个路径,那时候也不知道家电技术是这样一种模式。
当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来搞规划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人家已经搞完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直接拷贝人家的成果,我们直接引见人家的技术,无论是80年代搞纺织工业,还是90年代搞家电工业,还是本世纪造船造车,我们都是直接引进人家的技术,甚至引进人家的企业,你们把你们的汽车企业搬到我这里来,这叫做后发工业化。因为人家把这些东西都做完了,你直接拷贝人家,或者说直接移植过来就可以了,我们就省了这个过程。
我们需要提供什么东西?我们需要提供很多,比如说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这些东西我们以前已经有点基础了,基础是什么?我们原来很高的生育率,有很多劳动人口,它积压在农业部门,所以农业部门有很多过剩的劳动力,谢天谢地,我们在前30年我们基础教育还可以,很多人都小学毕业,这比很多工业化国家在开始搞工业化的时候条件都要好,而且那些人都是身强力壮的,他们在文革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所以他们特别吃苦耐劳,一天可以工作十几个小时。所以当我们可以引进设备,引进技术,把工业设备、工业技术引进来搞工业企业的时候,当我们可以直接引进国外的企业,让国外的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时候,我们这么多劳动力,我们这么多一天能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劳动力,他可以输入到这些工业部门,这样的话,就导致我们能够非常快的发展。再加上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能够提供激励机制,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还是我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劳动力,他都有积极性,因为市场经济,你工作就有回报。所以我们过去30多年,发展的非常快。
过去30多年,我们在开放条件下,后发工业化这个路径,是我们过去的一个巨大优势。但是我把它比喻成一场盛宴,我们都在吃这场筵席,这个筵席有没有吃完的时候?或者说差不多吃完的时候?有这个时候。我想在十三五,十二五没有问题,到十三五,我想后发优势这个盛宴就要吃的差不多了,至少好菜、好饭都吃得差不多了。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我们工业化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不像80年代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纺织工业、轻纺工业,包括手表、自行车、纺织服装我们都需要。我们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那个时候大家要穿件新衣服是很难的,你得有布票,买布还买不到,而且还没有几个裁缝,更没有成衣行,我们那时候就很大的工业化的空间,到本世纪初,我们的钢铁工业才1.4亿吨,现在是6亿多吨。10年我们钢铁工业空间成长了差不多5亿吨的钢铁工业,我们的空间很大。但是十三五,我们工业化的空间比较小的,我们的工业体系该建立的都建立了,你不想象我们现在有8亿吨的钢铁厂、6亿吨的钢铁产量,到了十三五我们还能够从实际的产量,从8亿吨再翻一番到15亿吨、16亿吨,这个很难想象的,它的空间已经不多了,它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空间不大。包括汽车,1800万辆的汽车,到十三五可能会四五千万辆的汽车量,你不能想到到十三五六七千万辆的汽车产量。它每年的增速没有那么快,所以工业化本身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们拷贝人家的技术和直接移植人家的技术,这个空间越来越小。我们30年前、20年前、10年前,甚至现在,我们很多的工业根本不需要自己做研发,直接进口设备,可以进口一流的设备,我们现在很多钢铁工业都是这样的,我们汽车工业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进口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过来。我们要花20年、30年搞设备研发,犯不着搞设备研发,无论是当年纺织工业,还是90年代的家电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我们直接进口生产线就行了,甚至技术再好一点,哪怕不引进生产线,我可以引进人家的技术,包括我们现在修的高铁,我们可以进口人家的技术,我们高铁进步这么快为什么?我们是直接引进人家的技术,然后稍微做点局部的改进,只要花5年时间就可以了。但是你要想想,人家西门子、阿尔卡特,人家是花了30年、50年的时间才到了这个地步,你马上就引进来了。但是,再过5到10年,也就是到了十三五的时候,我们这样一个直接去拷贝人家,直接移植人家的技术,这个空间越来越小了。为什么越来越小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比较先进的技术,我们引进的差不多了,我们都已经引进、消化、吸收了,所以你就没有什么空间了。世界上还有最先进的技术,我们跟它有差别,有空间,但是人家根本不给你,最尖端的技术可能是最敏感的技术,他不会给你的。到了5年之后,中国的GDP肯定是10万亿美元以上,你会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10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人家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它会把中国看成对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所以很多尖端的技术,你跟它有差距,你想拷贝人家,人家根本不给你,人家觉得你是我很大的一个威胁,我还把这些杀手锏给你,不可能。所以,我想这个空间是越来越小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迫切需要发展方式转变。这个发展方式转变,我今天讲这个发展方式转变,跟我们中央讲的发展方式转变,我还不想讲它那么多内容,中央讲的发展方式转变要解决很多事情的问题。比如说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不平衡、消费和投资不平衡等等,我不想讲这些内容,我只讲一个。我们从过去拷贝和移植的这样一个发展方式,一定要转变到创新和创造的一个发展方式。我们后发优势,由于你是跟随者,人家前面探的路,技术道路、产业道路、政策道路已经走过来了,你跟着人家走没有问题,我们需要从过去模仿人家、拷贝人家、移植人家,我们要找一个创新和创造的道路,人家不给你,或者人家已经没有什么给你了,这个东西对我们是非常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需要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国家。
创新型国家,尽管这个词是这些年才提出来的,其实在文革时代,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国家对科研还是非常重视的,包括有很多基础科研都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认为那是创新型的国家。为什么?我想中央有几句说的非常好,你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中央有一个表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才是创新。我觉得这个东西真是对我们国家几十年历史的总结太精辟了,我刚才讲了文革时期,毛泽东时代,我们对科研不能说不重视,但是不是以企业为主体,我们都是国有的科研院所,或者是大学做,而且是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来做,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你可以搞,两弹一星可以,但是搞成千上万的市场创新不行,没有以企业为主体,更没有以市场为导向,那时候计划经济,谈不上产学研相结合。我们下一步要走的路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样的话,才能够使我们在后发优势这场盛宴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还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大家讲创新,从拷贝移植到创新、创造,我们创新创造,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搞?我想关于如何促进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已经有很多很多的研究了。待会儿李局长也会给大家介绍一些他的研究成果。我只想讲一条,我们在未来应该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为什么讲这一条?创新实际上它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模仿、拷贝人家没有什么不确定性,人家搞汽车,我就跟着人家搞就行了,比如说汽车的节油技术,以更好的耗油量来获得更多的能源,人家做了几十研究了,这个都经过几十年的优胜劣汰和市场选择了。但是我们下一步的创新和创造,你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你自己开始走一条新的道路,你自己不完全是一个跟随者,你是一个探索者,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应该由谁来挑选潜在的赢家,把创新资源引导到潜在的赢家当中去,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过去走后发优势道路的时代,我们很多资源可以通过政府来配置,也可以通过大企业来配置,但是在未来的创新创造的时候,资源到底应该怎么样配置?我们不知道。这几百个企业坐这儿,都在创新,资源是有限的,到底资源应该流向哪些企业?也就是说哪些企业在创新和创造方面可能是潜在的赢家?因此谁来选?谁来定?不知道。政府也不知道,产品市场也不知道。
举个例子,就讲新能源。我们就讲一个太阳能。我们现在说的很多的是光伏,光伏还分光伏板和薄膜光伏电池。这是不同的路径。同时现在炒的比较热的是光热,有报道说上海他们发现了一些企业,光热跟光电、光伏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技术路径。这两个路径,都有企业在搞,也都有地方政府在选择,到底谁是未来的赢家?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并不知道,也很难说。
再说一下新能源汽车,比如说节能、高效,已经做了很多了,柴油是一种,还有涡轮增压,混合动力是一种,燃料电池是一种,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样。现在即使新能源汽车,我们到底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我们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面临面临的东西都不知道,不清楚。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资源都流向这些企业。前面讲到了,既然是市场导向,最后市场一定有输家、赢家。这个时候资源怎么配置?让谁来选?或者谁来赌最后的赢家?最好的是资本市场。我刚才讲产品市场,产品市场是看现在,就看这个产品好不好,资本市场恰恰是看未来,或者说资本市场恰恰是赌未来。原来有一首歌叫《我拿青春赌明天》,资本市场就是拿资金赌明天。所以资本市场对创新有很大的引导创新的资源流向的作用。
我举一个例子,在我调研当中发现,我们有一些小企业,创新不能说很高,但是创新做的比较高。在上市之前,在跟资本市场对接之前,它的生长发展是每年以20%的速度发展,然后上市。上市之后,它不但产量这两年成倍的增长,每年都是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因为它融了资,可以扩产。更重要的是它企业的价值几十倍的增长,如果说融资能够使它产量成倍的增长的话,那么它企业的估值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几十倍的增长。什么意思?资本市场在赌,它原来市值只有10亿,在上市之前,可能就是5个亿,现在是几百亿的价值,市场就赌它以后就值这么多钱,它以后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样的话,会引导很多资源流向这个企业。
另外在上市之前,他们虽然也做一些广告,也包括一些软性的宣传,也引起了关注。但是上市之后,连续不断的有很多机构投资者,什么基金、PE、证券公司等等到那儿去调研,调研陆续出来几十份评估报告,对企业做全面评估,有说的,有说不好的,大部分都是说好的,也有说不好说的。这个企业创新创造技术道路可能有很大的风险,不一定成功,也可能五年之后有一个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出来,它就一文不值,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个企业很有潜力,以后的市值可能是500亿。跟资本市场对接以后,资本市场就在看这个企业未来怎么样。我们作为一般的消费者,我们不会看未来的,我们只是买现在的产品,你产品好我够买你,你产品不好我就不买你。资本市场是你未来好,我就认你,你未来不好我就不认你。所以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创新有很大的鼓励。
美国100多年来成为全球最强的国家,我对美国崛起做了一些研究,其实美国崛起就是三招半。第一招,修铁路。修铁路,无论是英国、欧洲、美国,它对产业革命,对推动工业化起了不知道多大的作用。美国在19世纪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这个对美国的工业化推动作用简直是太大了,它的炼钢、机械制造,整个设备制造业全部起来了,一举超过英国,非常厉害。后来在二战的时候,它能够造很多船、舰、飞机、大炮。第二招,卖军火。一样的道理,卖军火跟修铁路一样,它对工业化,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对美国的工业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国你不能跟人家比,因为美国当时遇到了一战、二战,有很旺盛的军火需求,特别是二战,有非常旺盛的军火需求,动不动就是上千架的飞机制造,海里跑的航母至少有几百艘。这个对美国的工业化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而且很多都是高科技,对技术进步、创新创造都起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密集的研发在这个行业。所以它为什么在40年代之后那么快速的崛起。第三,挖人才。它把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人才,把那些偏才、奇才怪才、有神经病的才全部挖出来。我想这三个东西,都是有利于推进美国的工业化,推进美国的创新。还有半招,就是搞金融。美国从我刚才讲到的修铁路的时候,到后来卖军火的时候,再到后来挖人才的时候,它这些工业活动、创新活动都是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很紧密,美国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在他最乱的时候就是修铁路的时候。那时候美国总部上市公司100多家,大概五六十家是与铁路有关的公司,包括铁路公司,包括铁路运营公司、铁路建设公司、铁路设备公司,当然也有很多骗子,骗子也非常多。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它是很肮脏的,非常肮脏的,但是它最后客观的结果就是赌对了某些赢家,赌输了就倾家荡产,赌赢了就是亿万富翁。
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美国的高科技、美国的研发和创新以及美国的挖人才,它都是跟资本市场结合的非常好。美国的facebook,他就是挖了人才,这个人读大学一二年级就不读了,就开始做了,然后创造出facebook,至少估值是500亿美元以上。资本市场,我们在中国应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引导作用,对创新的激励作用。
第三个问题,未来五年中国企业的资本化。未来五年对中国的资本化,对中国企业加快与资本市场对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创造。企业的资本化,是指通过上市的方式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使企业既能够从资本市场融资,又能够促使企业接受资本市场的规则和接受资本市场的选择,这样对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好处。
给大家简单讲一些数据,在我们国家2010年,资本市场的市值跟GDP相比大概是66%,我们去年股票市值大概是26.5万亿,GDP39.8万亿,资本化率是66.6%。资本化率概念不严谨,但是大家都这么用,我也这么用。像我们现在的人均GDP大概是5000美元,到工业化的中期,或者说中期偏后这样一个国家的话,资本化率66.6%是比较偏低的,正常的是80%到100%。百分之百以上可能有点高,就是说可能有泡沫,80%到100%是比较正常的。我们比较偏低。
另外,未来5年GDP本身有很大的增长,按照9%的增长速度,加上通货膨胀这些因素的话,中国到2015年GDP应该在65万亿美元以上。如果我们到2015年要达到80%的资本化率的话,那就是65万亿乘80%,一共是52万多亿的市值,到那时候我们市值,如果正常的话,我们到52万亿的市值,它是不离谱的。我们现在是26万多亿的市值,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很有意思,我们未来5年,股票市场可以有增长市值翻一倍的空间,有增加26万亿市值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怎么利用?我想有两种利用方法。一种是把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的股票炒一倍,翻一倍。还有一种做法,我们不需要那么高的价格,我们让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我更倾向于第二种。去年我们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时候,我就讲中国未来五年要加快资本化,特别让A股市场中小板、创业板平均每天下来要发一家IPO,那一年有360家,甚至高一点可以到500家,一年四五百家都可以,到400家的话,一年增加400家,我刚才讲平均一天一家,我们高于400家的话,五年下来,我们上市公司的数量会增加多少?2000家。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设想。我们去年年底是2100家上市公司,我们上市公司未来五年又可以翻一倍,美国现在上市公司水平也是2000家,我们到那时候可以有这么多上市公司来上市。这个上市肯定有圈钱的,毫无疑问。但是,只要是一个有进有退的市场,你能够上市,也能够摘牌,别上市之后就退不了,如果造假,如果误导大家的话,那么就让它摘掉,这样大家就有一种约束。
这样的话,资本市场就会变得稍微干净一点,但是它也不是绝对干净。这样的话我们有这么多企业上市,只要资本市场选企业选对了,哪怕选对了10%、20%的企业,也是几百家好的企业。一个国家企业几百万家、上千万家,有比较好的企业,1000家好企业,这个国家就不一样。有几百家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在国际上能够跟别人有一拼的,这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想未来五年有很多这样的空间,资本市场有很大的空间。谢谢大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李泊溪
大家好,今天再到这个地方感到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大家累了一天了,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另外刚才听了精彩的发言,我再来,那么大家看看我会讲一些什么呢?前两个博士的发言和我的发言一个体系,我们是经过15年的企业战略研究,为这个会议主题做了一个谋划。陈会长知道,我们做了内部的研究,做了分工,三个人都做什么,而且每部分内容是什么,今天我想不因为是一个短暂的讲课就仓促的或者说不负责任的准备,我们做了非常负责任的准备,经得起检验的准备。所以今天的讲话不照稿子不负责任,但是如果照着稿子会不会枯燥呢?
他们两位博士是我们团队里的佼佼者,也是绝对的主力。我本人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徒有虚名。我是想对这样一个新的东西,我在这个位置上做这件事,如果有些想法不比每个博士强,那么你在这个位置上待不住。如果你写出的报告不精彩,那么就会被淘汰。我要跟大家说的,我的分工是创新,为企业成功谋划。他们两个都讲了战略是什么,怎么定位,怎么利用国际经验。那么大家说你们为企业做过什么?你们真的能够做吗?我现在就告诉大家能不能做。
企业谋划的定义。大家都听过企业战略的定义了。企业谋划,它是基于创新和变革的,是对企业发展的目标、途径的确定和方案的选择,也有人说战略就是定位。孙兵博士讲了这一点。创新是企业战略的基点,使企业达到全面创新,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等的一个途径。这个就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安排创新会议上讲企业战略的原因,如果只是创新,企业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跟战略联系才能变实。
企业谋划怎么定义?对企业发展战略提升或者某个重大发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企业发展中长期的谋划,以谋求全局的主动。长期的主动,从当前开始,否则长期主动就是一句话。所以说企业谋划的内涵就是谋求企业发展的全局长期主动,也是本次我们三个人发言的一个综合的思想。不同类新的企业,发展的方案不同,不同出发点要求的企业发展的途径不同,不同目标的企业,发展的定位不同。不同变革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等等。以上说明对企业谋划的千变万化,影响因素很多,对每个企业都要有针对性,不是牵连一律的,无论是对企业全局或者是专题进行谋划,它的要点都是创新和变革。企业谋划成功的标志,研究国家、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我们有长期丰富的经验。改革伊始,我们团队就参加了研究,因此对企业战略的研究,我们可以做到宏观着眼、微观着手,远处着眼、近处着手。那么企业谋划执行通过它效果表现在哪儿?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解释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提升。
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这都不是虚话,都有目标表示的。另外企业效益的增加,我做的事情特别多,但是就是不赚钱,或者说赚钱不多。还有一个是企业制度的改革,还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企业人才的聚集、企业地位的提升、企业跨过的基础。为企业谋划的课题,你都做过什么事了?本报告中企业谋划和企业战略,在现实中二者有一定的区别,战略更全面,更综合,更前瞻,更长久,企业谋划除了对企业战略谋划,可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谋划,某个企业,一个创业出现危机了,可能它是一个危机的防止,这也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对企业战略概念应该有很多描述。这个战略就不多说了。
其实周飞跃的发言说的很清楚,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企业战略,就是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为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自身条件所制定的企业发展方向,那么战略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竞争性、连续性的特点。
研究企业的战略目标,要谋求企业全局长期的主动。我们看战略的要素,就是外部环境,新技术、新机制、新思维。企业内部的资源及能力,战略的目标,特别是创新的目标和目标的系统体现,为达到目标,要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呢?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创新与变革,几种可能战略的选择,对竞争对手怎么剖析。我们可以总结企业战略的本质,企业战略是超过企业的日常事务,基于变革发展思路的一个提升,企业战略是企业竞争形式的一种判断,企业战略是高层领导人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与管理的创新,企业战略是企业的行动纲领。从一点看,企业发展是全局性、复杂性、限制性、未来性、复线性、主动性、竞争性、保密性、超越性及相对稳定性。所有一切要在战略报告当中有所体现。
企业战略与规划、计划的区别,特别是国有企业还做十二五规划。战略是规划的基础,规划是基础的基础,计划是项目的基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分析制定,评价选择以及实施控制,使企业能够达到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的过程。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的管理?世界和中国都已经进入了战略制胜的时代。基于战略的管理,才有可能贯彻战略目标的要求,企业战略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向国际化或者是建立跨国公司的需要,企业的目标,这个目标刚才孙兵讲的很清楚,这个战略的目标不是定性的,还要有定量的,要有文字表述,我们对一些大型的企业要做研究,战略研究往往附上一本企业目标体系的计算书,不薄的一本。大家说了,你讲的这么欢,那么你为企业做过什么谋划呢?你们做的谋划,包括我所在的这种企业的类型吗?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孙兵也讲了,要SWOT的分析。如果大家都在改进管理,如果你一定战略下,如果战略是一个战略,你做的管理再好,只能达到蓝线规定的效果。如果要突破,一定要有战略的提升。我们在战略提升做的过程中,一定要知道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对手,你这个企业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企业未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与当前从事的行业有什么关系?不是说所有企业都一定要做自己要做的事,现在做的事也不是企业都要改变要做的事。如果企业遇到重大难题怎么渡过?企业重大投资及可行性分析、企业的专题战略,比如说企业文化战略。有人说它就是一流企业,有个企业老板很了不起,一贯认为是重视战略的,让我们做的一流企业,让我们给他做一个中间报告去讲,这个企业的老板很阔,夸夸而谈,就觉得你们做一流企业的意思就到了,但是我们把中间报告一讲,这个企业吓了一跳,原来世界一流企业是这样的,跟他所想象的一流企业差距太大了。
如果真想做世界一流企业,不是你想的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有客观的标准,国资委讲的是世界真正的一流企业是摆在那儿的,如果你走向它们应该怎么走。我们为企业的谋划,包括从生产服务业类型分,有生产服务业、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企业、制造业、信息产业,还有中外合资的、民营的等等各种类型的,可能包括大家在座的各位。为企业成功谋划的条件,好多企业找我们做,一个人要做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给什么样的企业做?从做战略来讲,它得有一流的团队。我们应该说我们具有一流的出色的研究团队,这个研究团队从我们的研究来讲,人家给我们做过这样的评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组,我们有15年以上的战略研究基础,有扎实的基本功,老、中、青三结合,有宏观战略研究的经验和基础,要熟悉创新途径,要把握市场的洞察力,对世界环境的判断力,对中国环境的把控力,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掌握主题。有一个企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一些企业,但是中国甚至没有人了解它,我们有时候还要去国外购买资料,对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深刻了解,有超强的归纳和提升能力。
大家说了,这是我方具备的条件。委托方具备的条件,就是在座的诸位,不是谁让我们做就做的。判断企业想干什么,是否真心想提升发展,是否真要创新,是真想变革吗?我都不提谁,有的企业搞发展银行贷款25亿,人家跟他说,你得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谁谁给你做一个战略,于是就找我做这个战略,我跟谈不到两个小时是这个原因,我说你们别费钱了,也别费精力。如果他不是要真正提升,想去要钱的话,那么我们的名声就败坏了。你想做这个东西,诚心的想做,要具备几个要求。另外领导班子的智慧要体现出来,另外有能力,不是说现在有能力完全具备了,有一定的能力,我至少要聚集这个能力,都有人才,至少你得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另外要有魄力。我们往往给企业做战略,可能要流血流汗,领导人要魄力,还得有变革,而且要进行重大的变革,企业不能墨守成规,还得有诚信,这个企业是讲诚信的,而且不怕险阻。在与企业的初步接触中,我们能够做出基本判断。不夸张地说,不到两个小时,他这些能力是否具备,我都能够判断出来。
怎么样评价企业的谋划?我们对企业的评价,每个战略研究,跟大家不谦虚的说,都取得了成功。每个战略委托方都给我们很高的评价,每个委托方都因为战略成功而取得了成效。原来一个企业亏损30亿,我们做了战略以后,执行以后,盈利300亿,而且进入世界500强。每个战略都有深入的国内外环境把握,企业跨地区和走出去都应该要掌握基本的情况。举一个例子,相关企业都说,一个大型企业的CEO说,前10年让我们成功进入500强,下一个十年,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世界的一流企业。还有一位总裁给我的评价意见,你们的战略体现了高水平,不愧为一流的战略研究团队。大型药业为我们的战略研究召开了评审会,他说研究报告体现出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对我们企业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前年有一个企业给我们的评价是前10年发展取得了成功,同时付出了代价,你们研究提出将障碍变成动力的途径,我们按照这个前景,有信心达到成功的彼岸。由于时间关系,我暂时列举几个企业。企业成功谋划,或者说做企业战略地位提升了,企业谋划,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地区,特别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内外的公认。
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今后10年环境的变化,会比前10年更大,金融危机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应对的措施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金融危机是我们观念的转变、思维深化和战略提升的一个新的发展和建设周期可能到来了。长期发展和近期发展要结合。中国发展处在机遇期,但是这个机遇能成为我们公司企业的机遇吗?我们发展处于关键期,处于战略机遇期,又是转型期,十二五规划也提的很多了,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变成企业,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产能过剩情况下,能不能把这些机遇变成我们的机会?发展战略的审视,我们要重视审视现在的发展战略,或者有的企业说我没有战略,不管你有没有,你的行动,实质上在执行着的某种战略,不知道战略是否成功,是不是你们没有意识这个战略?
战略制胜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中外重要企业都在谋划自己的未来,提升战略,这成为国内外企业的当务之急。特别是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都进行战略提升工作,都在进行重大的变革,这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以上五点充分说明企业战略地位提升。我再简单说一下国外企业战略转型的案例,以IBM为例。从IT制造商向IT服务商的战略转变,大家都知道IBM,它成立于1911年,在过去100年期间,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它用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领导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在网站上,IBM对自己这么介绍,IBM继国际商业机械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1961年全美一共有6000台电脑在运行,IBM占了4000多台。1980年IBM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件制造商。从1990年到1993年连年亏损,亏损共计168亿美元,在困境中,郭士纳于1993年8月出任IBM的首席执行官,上任以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的改革方向是将IBM由IT制造商转变为IT服务商,精简机构3.5万人。
IBM 向服务商转变的重要举措,这个图就不解释了,建立全球服务系统,打造电子商务终端,调整人才结构和企业文化,循序渐进实现战略转型。使IBM成为智慧型的公司,现在我特别喜欢IBM。战略转型使IBM欲火重生。1996年IBM利润达到54亿美元,以后IBM收入继续保持上升,2010年收入达到999亿美元,利润148亿美元。
国内的企业,我们给一个公司做了发展战略,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而且在集团这么多的基础上在北京和香港都做了宣讲,也是我们去的。它抓了十年的战略,说我们领导的这些人给他做的战略,从主业亏损30多亿,到盈利300多亿,进入了世界500强。他们的总裁发言说,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必定失败,他经不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正因为有了这个战略,我们才可以渡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战胜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这个战略于去年3月份完成,现在他们正在执行。他们认为我们这个战略,也表示了对国家的责任,对国有企业的责任。新战略体系,明确了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当然是1000多页的战略。
最后跟大家谈一下战略。企业要持续领先,就得创新变革。前面我们介绍了IBM成立于1911年,整整100多年,也是IT行业第一个百年企业。IBM在历史上经历了经济、政治、产业技术的多次变化,最早IBM是一个打控机企业、钟表企业,二战以后生产电脑,80世纪还是制造个人电脑,IBM的主要业务是服务、软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创新,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创新,IBM与时俱进的创新变革改变自己的业务和组织形态,把外部环境的变化变成发展机遇。IBM在我们国家雇员了20万,很多人进IBM工资并不高,三年以后就离开了,走了以后在别的地方都是软件的首席专家。IBM发展核心要素是抓住现代社会发展创造性的机遇,变革找转型。
第二,企业要长久,就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核和核心理念。我们研究了世界500强的核心理念,企业的核心理念,就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企业为什么存在?为什么能够存在?比如说杜邦,它过去是污染企业,它现在的核心理念是杜邦创造美好生活。所以它已经进入了生物,它就完全改变它的使命、它的价值。
第三企业要减少风险,就得有预见。环境瞬息变化,要研究企业发展的适应性,要预先分析,掌握洞察,不断分析。驾驭变革使发展迎来新的发展。
第四,企业要智慧决策,就避免拍脑袋。要智慧决策,就得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将洞察力转为行动力,这要避免有一些企业常常出现拍脑袋的现象。企业要前进,要正视现在的问题,企业发展中要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要看是否不断持续创新变革,现在咱们国家缺少有真正有创新力的企业。布局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一些企业仍然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我们给有的企业做,现在盈利就不高,还接着投,一年100多亿的投,我们给他列出一个表,如果投入这么多,今年每年的效益是什么变化呢?如果不能,就别这么做。技术创新能力,现在还不够。管理水平和资源效率不高。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历史包袱很沉重,它丧失了260亿,它的存续有150多亿亏损,没有人知道。企业要谋划,就得关注政府对企业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国资委换了新领导,情况变了,就提出要强了,四强四优。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控制能力强、人才队伍要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社会形象优秀。
企业要制定发展战略,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出企业要重视规划,对企业提出了要求,我们要转型,要注意创新,注意国际化,注意人才,注意和谐发展。
企业要科学发展,要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中国只能掌握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特别成功的例子,我们一定要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企业要把握未来,就得有过硬的人才队伍。企业的战略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曾经给企业发展,给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说过,得人才者得天下。
企业要适应潮流,就得把企业放在国内外的环境中来审视。
企业要与时俱进,要交换自己的业务和组织形态,要把外部环境的变化,变成发展的机遇,这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
企业要做未来的企业,就得了解相关的情况。刚才他们两位发言都提到了,2008年IBM对100家跨国公司的CEO进行访谈,总结出世界未来一流企业,就是渴求变化。客户希望你创新,你们的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
企业较颠覆性创新,还有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再是政府的要求,变成你的需要了。
企业要掌握命运,要对企业进行谋划,本着综合性、战略性的要求,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谋划,以谋求全局长期的主动。
1世纪的世纪是变幻莫测的世纪,21世纪是变幻莫测的世界,变幻莫测可能影响世界的格局。我们国家战略,结合十二五规划,工业化的思维和后工业化的思维,张文魁讲了工业化的空间被我们建的差不多,我们要提出后工业的空间。我们处在后工业化时期,这对发展要素的选择和对创新方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生产力学会召开本次创意会议的宗旨就是促进创新,特别是企业创新,企业创新要重视谋划,这是中国生产力学会让我们三人小组今天发言的初衷。如果企业需要,我们中国生产力学会愿意帮助企业做上述问题的研究,促进你们取得成功。希望诸位是企业也好,地区和产业也好,不仅过去和现在的竞争取胜,而且能够取胜于未来,谢谢。
蒋正华 |
王茂林 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 |
李毅中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原部长 |
翟立功 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 |
高铁生 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
姜增伟 |
郑新立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
宋晓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 |
陈胜昌 |
李泊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
孔泾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 |
向 欣 |
于 吉 |
杜跃进 |
尹援平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执行会长 |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
孔 栋 中国航工集团总经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赵景文 |
赖小民 |
吴生富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 |
闫立金 |
真才基 |
孙延祜 |
卢永真 |
常 义 |
蒋正华副委员长与王茂林会长亲切交谈 | 蒋正华副委员长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原部长李毅中出席会议 | 与会嘉宾代表合影 |
活动现场 | 活动现场 | 蒋正华副委员长、王茂林会长为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揭牌 |
蒋正华副委员长为获奖者颁奖 | 王茂林会长为获奖者颁奖 | 蒋正华副委员长与获奖者合影 |
河北搏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树海发表获奖感言 | 十大人物展示 | 庆祝宴会 |